大型煉化項目的科學論證與宏觀調控
由于“十二五”及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經濟發展階段,我國煉油石化工業今后的進一步發展仍有相當大的空間。據預測,到2015年,若在建、已建和規劃的項目按期建成,我國煉油能力將從2010年的5.15億噸/年增至約7.5億噸/年,我國的乙烯產能將從2010年的1570萬噸/年增至2015年的2000萬噸/年左右。這樣的增速和增量顯然過快過大了些。因此,要從全局出發,加強煉化投資項目的科學布局、科學決策和宏觀調控,根據市場需求的增長變化情況適當控制投資規模和投產節奏,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同時注重規模化、特色化、基地化發展,做到有效發展,提高投資回報率,提高國際競爭力。否則,就有可能使布局出現新的不合理,項目投產過于集中和密集,導致中短期能力過剩和供過于求,使行業內部出現過度競爭、扎堆建設,建成項目缺少特色、產品一般化、國際競爭力不強等情況,從而影響投資效果,也影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進而造成較大的浪費。
國企的改革發展戰略與目標
1998年我國石油石化行業進行世紀之交大重組以來,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十二五”開始的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中,這些大型國有石油石化企業要繼續深化改革,積極進取,爭取更大進步。
“十二五”期間我國幾大石油石化企業一是要在過去十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基礎上,根據我國國情,借鑒國外經驗,進一步深化改革,推進管理創新,解決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促進體制機制的改革,不斷深化精細管理,努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二是要采取具體措施進一步提升企業的整體規模實力、技術創新能力、市場開拓能力、盈利回報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等七個能力。三是要根據形勢和市場的需要,搞好業務結構、產品結構、布局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搞好科技創新,搞好市場營銷,搞好國際化經營的拓展與管理,搞好人才培養與管理,正確處理好國內與國外業務的關系,正確處理好上中下游各業務間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核心業務發展與服務保障完善、配套物流系統建設之間的關系,立足國內,加強海外,科技引領,實現公司業務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