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越關系“質變”背后
克林頓政府時期,美越恢復了外交關系。2003年,在越戰之后,美國軍艦首次靠泊胡志明市。此后,美越關系持續升溫,而且關系恢復得非常快。
克林頓在卸任前曾訪問過越南,但當時的越南領導層仍然對美國保持著敬而遠之的態度,一直到2006年越南主辦APEC國際峰會,在需美國總統參加的背景下,才于2005年由越南時任總理潘文凱開始了恢復關系后的第一次高級別對美訪問。
也是從2006年起,越南的政治色開始向“南方色”轉換。2006年換屆后新的國家主席和政府總理均為南方人。越南一家媒體的知名編輯甚至直言不諱地說:“這樣在政府決策中就能多聽到南方人的聲音了。以前往往都是由越南北方做出決定。”
美越關系升溫的另一個因素,是越南人口自2006年起出現結構性改變,越戰后出生的人口比例占到了總人口的30%,年輕人更愿意展望未來而是懷舊,這也是越美沖破“意識形態屏障”走向親密的動因之一。
還有一個重要動因,則是來自經濟紐帶。美國現在已經上升為越南的最大出口國,越南經濟對美市場的依賴度增加,越美之間人員交流愈加頻繁。諸種因素促使越美關系走向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