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裝備自主化 不得不做
余益銳告訴記者,我國東海、南海石油儲量豐富的海區大部分屬于有國際爭議的海區,在美歐等國壟斷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優勢的條件下,因自主裝備能力不足,極大地限制了我國對國土海洋資源的開發能力。尤其是南海,目前已發現了7個油氣盆地,但由于遠離大陸,大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因缺少自主、高技術的油氣開采裝備,致使我國油氣公司遲遲不能進入,現正被越南等東南亞小國聯合國外公司強行開采,他將其稱為“南海在流血”。
而租用國外海洋鉆井服務價格過于昂貴也成為自主化的一大誘因。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海洋油氣依賴程度的加深,海上鉆井工程服務市場空前紅火,導致海上鉆井裝備日租費持續上漲。余益銳告訴記者,在北海,自升式鉆井平臺2005年的日租費只有5萬美元,到2008年8月就升至20萬美元,增幅為300%;全球深水半潛式平臺2005年日租費為17萬美元,到2008年卻達到了50萬美元,增幅194%。所以即使租用國外海洋油氣裝備具有一定可能性的話,但高昂的租用費將極大地增加海洋油氣開采成本。
而且海洋工程裝備已逐漸成長為高技術產業的今天,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設備等于擁有了廣闊的市場。據道格拉斯-威斯伍得(DW)預測,到2020年前世界油氣開采裝備總投資約1.3萬億美元;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2030年前全球能源方面的投入將超過26萬億美元。記者進行了計算,預計到2020年全球海洋工程裝備市場投資將超過1200億美元,其中平臺及海洋工程船舶投資約700億元,深水裝備投資占4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