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難了
8月5日,BP倫敦新聞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財經國家周刊》:繼7月中旬“蓋帽法”堵漏見出成效后,目前已經沒有漏油進入墨西哥灣。目前,工程師通過從油井頂部注入泥漿成功降壓之后,將會開始往漏油油井注入水泥,達到將油井徹底封死的目的。
這意味著,BP的堵漏工作基本大功告成,戴德立可以長舒一口氣不必擔心事態會繼續惡化了。在臨危受命之后,戴德立下一步將對BP展開怎樣的拯救?
“我不會低估我所面臨任務的艱巨性。”戴德立在就職任命當天對外宣稱:“BP擁有令同行羨慕的資產,因而保持著強勁的財務活力,我們還有著業內最好的專業團隊。我相信,加以明確的戰略導向,必將使BP走上復興之路。”
現在來看,戴德立的看法還是不免有些過于樂觀。
8月2日,美國政府和BP聯合組成的漏油事件應對指揮小組發布聲明說:科學團隊估計,事故總漏油量為490萬桶,其中410萬桶流入墨西哥灣。聲明同時強調:“這起漏油事件成為全球史上最嚴重事故性漏油事件。”
截至目前,BP需要支付多少賠償和罰款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根據美國《清潔水法》,罰款尺度依據疏忽程度的不同,定位在每桶1100美元到4300美元之間,以490萬桶漏油量計算,BP可能面臨最高210億美元的罰款。而這還并不包括民事賠償要求,墨西哥灣民眾如果群起訴訟的話,賠償數額將是“無底洞”。
“BP會受到什么懲罰,索賠和罰款能不能承受得了,取決于美國政府的態度。從事故的嚴重性上看,足以使BP傾家蕩產。而即使是這樣,也不足于彌補對環境的破壞”。英國Z.S.Z.極安環境咨詢公司中國區首席代表周躍告訴《財經國家周刊》。
不過在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看來,綜合各方面的因素分析,BP倒掉的可能性不大。
“BP雖然闖了大禍,但目前看還沒有哪一方要求它必須死。BP垮掉,很難有一方是從中受益的,但是不管是美國政府還是受害民眾,都不會輕易放過它,美國政府、議會中的各方力量將在博弈中控制這個度。”陳衛東說道。
下一步,將是戴德立展示其“外交家”本事的時候了。在院外集團密布的美國政治生態下,戴德立需要穿梭外交,避免最嚴重的罰款出現。同時從更長遠看,戴德立需要確保在這件事情之后,美國市場不會對BP另外設防、沿海油氣開發不會對BP徹底關上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