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
即將上任的BP“掌門人”戴德立現年54歲,其職業生涯非常簡單。1979年,戴德立大學畢業后,進入美國阿莫科石油公司。1998年,BP收購阿莫科,戴德立隨之進入BP。在此之前,戴德立任BP集團執行董事,負責發展俄羅斯的上下游業務,還曾參與了和中海油在中國南海項目的談判與開發。
在BP,戴德立聲名不顯,直至墨西哥灣事故的發生。
4月20日晚間,BP在墨西哥灣租用的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鉆井平臺突然爆炸并引發大火,井下管道破裂導致原油大量泄漏。這一震動業界的嚴重事故,使BP淪為千夫所指,公司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中。
本來,戴德立對其掌管區域內發生的事故也承擔有一定責任,但事故卻為其展示才干提供了絕好機會。戴德立一方面積極采取措施,封堵油井、清理漏油,一方面采取公關措施,多次向受災民眾作出承諾要賠償損失,極大的安撫了美國社會對BP的憤怒情緒。
或許,戴德立只是做了其應該做的事情,但CEO唐熙華的糟糕表現卻將其襯托得光彩耀眼。
在BP封堵漏油多次失敗之時,唐熙華對外表示:希望漏油盡快解決,他好回歸正常生活。此語一出即遭到惡批。而6月19日,唐熙華居然又被媒體拍到去參加在英國舉行的帆船比賽,這讓白宮和美國民眾怒不可遏。
BP董事會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并迅速作出反應。6月23日,BP宣布將阻止墨西哥灣石油泄漏與污物清除的職責,從唐熙華轉交給戴德立,戴德立被任命為BP組建的墨西哥灣海岸恢復組織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現在看來,這或許正是BP董事會決定要戴德立取而代之的前兆。
在BP內部,戴德立的口碑也不差。2003年,BP在俄羅斯成立合資公司TNK-BP,戴德立任合資公司總裁兼CEO,在其任期內合資公司業績不俗。但在2008年,戴德立團隊因強硬維護BP利益,與俄方合伙人發生沖突。盛怒之下,俄政府拒絕為戴德立的簽證延期,戴德立最終不得不離開俄羅斯。
這段經歷讓戴德立在公司內部贏得不少加分。在BP發給《財經國家周刊》的一份新聞稿中,公司董事會主席思文凱(Carl-Henric Svanberg)如此評價戴德立:戴德立的工作經歷證明,他是一位在最艱苦環境中依然保持強有力管理能力的企業領袖。
而這也正是BP當下最需要的。危機四伏之下,BP急需要有一位強力領導人來收拾爛攤子。很顯然,戴德立的既往表現讓董事會覺得:這是一位在關鍵時刻帶領公司走出危機的合適人選。
更重要的是,BP董事會需要一位熟悉美國政治、輿論環境的人,盡快扭轉公司在美國的不利境地,而在美國土生土長的戴德立,恰恰是再合適不過。
7月27日,BP董事會正式對外宣布了這項任職決定。戴德立接受任命,并表示:“我很榮幸接手重建BP實力和聲譽的工作。”這意味著在BP百年歷史上,CEO一職上將迎來首位“美國大兵”。
據了解,唐熙華將在董事會留任至11月30日,BP計劃提名他為秋明BP公司非執行董事,并支付給他一年的薪水共計104.5萬英鎊作為補償。接受委任后,戴德立將把目前在美國的工作移交給BP北美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麥凱(Lamar McKay),正式走馬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