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晨報》7月22日報道,負責從伊朗向土耳其輸送天然氣的一條主要管道發生爆炸。伊朗不得不暫停向土耳其的天然氣輸出,土方懷疑是庫爾德分裂分子所為。為此,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表示,應土耳其的請求,公司已將經“藍流”管道供應的天然氣量,從1400萬立方米增加至3200萬立方米,以替代因管道爆炸而中斷運輸的伊朗天然氣。
戰亂不已的車臣是俄羅斯重要石油產區,格羅茲尼通往外界的油氣管道,經常被車臣武裝分離分子破壞,一些叛軍游擊隊還摸索出破壞輸油管的戰術:伏擊檢修工,再伏擊援救軍警;在尼日利亞尼日爾河三角洲地區,當地分離主義武裝多次發動針對輸油管道的襲擊,以擴大國際影響,僅今年3月份,就兩次炸毀殼牌等跨國公司的輸油管道;在反恐新戰場——也門,5月~6月,當地最重要的輸油管道先后4次被襲擊,其中3次被炸斷,這背后有“基地”等恐怖組織的影子。
能源管道安全問題看似是一個能源問題,但它決定著一個國家輸送“工業血液”的戰略能力,因此也是一個與地緣政治緊密聯系的戰略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所研究員倪峰說,能源管道安全問題看似是一個能源問題,但它決定著一個國家輸送“工業血液”的戰略能力,因此也是一個與地緣政治緊密聯系的戰略問題。其實,油氣管道的走向就是地緣政治走勢的一個縮影。比如,美俄之間,俄羅斯就希望輸往歐洲的油氣管道走向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而美國則不斷施壓,力圖將管道避開俄羅斯的勢力范圍,將東歐國家從俄羅斯的勢力中剝離。
《亞洲時報》日前報道稱,石油已成為世界政治和軍事戰略的中心主題。里海石油管道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美國和俄羅斯出現潛在利益沖突,雙方博弈已暗中展開。2005年5月建成的巴庫—第比利斯—杰伊漢輸油管道(BTC),全長1762公里。經過4年激烈的爭論,該工程終于在2002年開工,耗資36億美元。杰伊漢港口靠近美國因吉爾利克空軍基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早在1998年就支持興建這條石油管道。
據報道,五角大樓花了1億美元建立起一支由特種部隊組成的里海護衛隊,用來保護BTC石油管道。五角大樓還將撥出部分資金,在巴庫建一座雷達指揮中心,監視里海的海上交通。美國的戰略目標包括多個歐亞地區的前蘇聯國家,這些國家本身并沒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但它們對美國將來控制歐亞地區,具有軍事戰略和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意義。
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出口國,而歐洲是俄羅斯重要的天然氣出口地。歐洲每年所需天然氣的1/4來自俄羅斯。多年來,俄羅斯一直把能源出口作為外交上的一個籌碼,給盟國以優惠價格,而對敵對國家則以能源施壓。不久前發生的俄白兩國天然氣大戰也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