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每日經濟新聞》獲悉,歷時十余年建設的中俄原油管道有望在10月底貫通投產,管道建成后俄羅斯將實現向中國年供原油1500萬噸,以后將進一步增加供油量。此舉標志著作為中國四大原油進口通道的東北油氣通道正式打通。
據悉,中石油與俄羅斯石油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osneft)目前已敲定了進口原油長約合同和價格。分析人士認為,由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出口ESPO原油的價格可能是與迪拜原油掛鉤的,可能還要低一些。
中國東北油氣通道正式打通
中國石油管道局內部權威人士說,中俄原油管道計劃10月31日建成投產,目前還要看工程的實際進展情況。“這意味著中國四大原油進口通道的東北油氣通道正式打通,中國進口能源的渠道增加了,這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重大。”上述人士說道。
目前,中國石油進口源主要依賴于中東,進口比例達50%以上,非洲也是主要進口源。2009年俄羅斯向我國出口原油1530萬噸。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杰認為,無論是從中東還是從非洲地區運輸到國內,都要借道馬六甲海峽,一旦這個海峽運輸不暢,中國石油進口通道必然受到威脅。因此,中國一直加速在西北、西南、東北三大油氣通道建設。
此外,周修杰認為,隱藏在油氣管道建設提速背后的,是對能源資源的爭奪。不難發現,我國油氣管道的起點俄羅斯、中亞、緬甸等地都是石油天然氣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