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油劑或致二次污染
對于清污過程中的一些操作方法,斯坦納也提出了質疑。
“我們看到有人在部分海域,特別是有養殖業的海域噴灑石油分散劑(即消油劑),這是不合適的。”斯坦納表示。
他表示,該分散劑的特性是把比較厚的油層分解成小油粒。與此同時,分散劑和原油作用后的部分物質會沉到海底。
“但消油劑含有一些毒性,它與原油混合后,毒性會被放大很多倍。國際通常的做法,是在深海使用這種產品。”斯坦納說道。不過,此次大連使用的消油劑是生物制劑。
記者從金石灘海濱浴場一名負責人那里了解到,該浴場每天消油劑的最高使用量是700桶,每桶16到18升。“但政府相關人員在讓我們使用消油劑時,也提醒我們,科學(用消油劑)的方法并不環保。所以,我們在使用過程中是很小心的。”
斯坦納坦言,這次中國政府的清污工作做得非常迅速。
他說,大連人用海上圍油欄、稻草墊來吸油。而且,大連也出動了數千艘漁船,大家徒手,或用鍋、鏟、筷子等工具來清理石油。雖然做法很傳統,但人工撈油很有效。“這也與大連這次石油泄漏的特點有關,第一是油層比較厚,第二海面比較平靜,人們容易在岸上、海面上清理。”斯坦納表示。
但斯坦納同時也指出,未來希望相關部門對回收工人做更多的保護,手套、連體服、靴子和面罩都應發放。因為新鮮的原油含有大量的有毒化學物質、會有揮發性的有機化學物VOC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