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因
井噴致氣浪與空氣摩擦起火
28日下午,延長縣縣委一名領導告訴記者,經初步調查,當晚發生井噴的“332#”天然氣探井正在作業,當鉆井設備勘探至2750米的天然氣層時,不慎發生井噴,巨大的氣浪噴薄而出,與空氣摩擦后燃起大火。正在作業的十多名勘探人員發現異常后,只能放棄價格昂貴的勘探設備,迅速撤離。所幸撤離及時,未造成人員傷亡。“天然氣井發生井噴非常可怕,有毒氣體將對大氣造成嚴重污染,所幸這次井噴發生后燃起大火,降低了污染程度,從目前環保部門檢測的數據顯示,井噴現場大氣中的一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的含量均在正常范圍。”
進 展
專家擬定3套封堵、滅火方案
據了解,由于井噴現場火勢較大, 5天以來火情尚未得到控制。25日,相關部門已邀請四川、長慶等地的天然氣滅火專家商討滅火搶險方案。目前,專家組已經擬定3套封堵、滅火方案,其前期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鏈接
井噴及其處理方法
井噴是一種地層中流體噴出地面或流入井內其他地層的現象。大多發生在開采石油、天然氣的現場。是石油或石油氣開采中非常忌諱的意外事故,鉆井時要把泥漿注入井管來平衡地下地層對油氣的壓力。但是當勘測時對地下壓力測試不準或注入的泥漿密度太低或出現地層壓力突然變大等情況時,井管中的油或氣噴出地面或流入井內的其他地層就發生了井噴,井噴往往伴隨著有毒氣體的著火,造成對環境和人較大的危害。
引起井噴的原因有多種:地層壓力掌握不準、泥漿密度偏低、井內泥漿液柱高度降低;起鉆抽吸,以及其他不當措施等。井噴有的是正常現象,但出現井噴事故后,天然氣噴出后與空氣摩擦,容易發生燃燒,因此非常危險。常見的搶險方法是將密度大的重晶石粉灌到井里,以增加壓力,止住井噴繼續發生。
相關新聞
延安市委書記提出5點要求
本報延安訊 “延氣332#”天然氣井發生井噴事故后,省委常委、延安市委書記李希提出要求,要求有關各方妥善處理事故善后工作,堅決防止危及周圍群眾生命安全。
李希要求,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意識,堅決防止人員傷亡,堅決防止危及周圍群眾生命安全;要科學處置,臨危不亂,確定科學合理的應急搶險方案,確保有力、有序、有效化解險情;要完善防、控、撤應急預案,提前做好周邊群眾的宣傳、教育和組織工作,一旦險情加劇,必須第一時間組織群眾撤離,確保不出現一例傷亡;要加強現場險情監測,包括周圍的房屋、電路、森林、空氣的監測,確保不發生次生災害;市縣公安、消防、安監等部門要與延長石油集團油氣勘探公司密切配合,共同處置,采取一切措施,盡快化解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