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
海上的污染,從五彩、黝黑到墨色
受污染最嚴重的新港大孤山海域,這里的海水表層是沉郁的墨色,并且不因船的翻動而改變顏色,宛如海洋正在失血。
消防撲救工作初步結束后,被泄漏石油污染的海面如何處理?這次泄漏是否會導致生態環境災難?會不會像墨西哥灣原油泄漏事故一樣耗時日久,并導致水鳥、魚類大批死亡?
7月18日下午,記者乘船趕到被“7·16”石油管道爆炸事故污染的海域,直擊清污現場。
海鳥爭搶落腳地
昨日下午1時15分,記者乘坐一艘特種拖船,從海事局碼頭出發。僅行駛20分鐘后,船邊便開始漂來被陽光映射得五彩斑斕的一塊塊油污。這些油污不大也不厚,多為塊狀或帶狀。
海風中沒有清新的咸腥氣息,呈現渾濁而濃郁的化工氣味。遠眺可見前天發生事故的中石油大連保稅油庫的方向,一縷縷黑煙仍在不斷飄散。
船行駛約40分鐘后,進入了污染海域。海面上的油污再不是五彩斑斕,而是呈一種深深的黝黑。船過處,尾部波浪是耀眼的白綠色;而船邊的油污被犁起來,是黃褐色。
行駛1小時20分鐘后,拖船抵達受污染最嚴重的新港大孤山海域。這里的海水表層是沉郁的墨色,并且不因船的翻動而改變顏色,宛如海洋正在失血。一路上,海域中都未發現水生生物出現,但開始不斷有白色的吸油氈漂過。數十只海鳥爭搶著在這些吸油氈上駐足休息。如果像往日那樣直接浮在海水上,它們的羽毛就會沾滿洗不掉的油污而變重、飛不起來,最終墜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