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司喝湯?
另一方面,渣打銀行報告的主角——中石油卻一直保持著低調的態度。持同樣態度的還包括收購BP南美資產傳聞的主角中海油,以及一直“力爭上游”的中石化。
關于是否購買BP的石油資產,以及談判的具體進展,中海油有關人士在面對記者時顯得十分謹慎,“我們正在關注這個事情的發 展,但目前還沒有什么需要向外界宣布的。”
而中石油發言人則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強與 BP的緊密合作關系,對于是否將競購資產則避而不談。
中石化外事局一位人士則干脆稱,“我們現在還沒有討論這件事。”
韓曉平認為,對于中國公司來說,整體收購BP并不是很現實的事情。但BP的一些資產如果真的價廉物美,當然值得中國公司出手。
“但需要注意的是,這次 BP拿出來的肯定不會是它最優質的資產。對于這些資產的真實質量,中國公司要花時間去研究調查,所以說不會很快就有結果。“韓曉平說。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則認為,目前BP的策略就是廣邀各國石油巨頭來參與競購,以造成激烈競爭,最終達到抬升資產出售價格的效果。而中國企業競購到BP資產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經濟實力。對于BP而言,最希望的當然是賣一個好價錢。如果中國企業能出到更高的價格,那當然更具有吸引力。
不過,林伯強也指出,如果BP希望出售的資產位于發達國家,那么中國企業的機會就會小得多,“關鍵是審批方面會遇到很大的阻力。”
在林伯強看來,中國公司競購BP資產并非一日之功。
“BP對于漏油事件的處理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在資產處理上應該并不會采取閃電戰的方式。畢竟,對于涉及上百億美元的資產買賣,雙方都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來協商談判,估計真正出售可能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林伯強說,“據我了解,各石油公司與BP的接觸還處于前期試探階段,估計連正式談判都算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