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萬億立方米頁巖氣“待字閨中”
“頁巖氣就是賦存于頁巖和泥巖地層并可從中進行商業性開采的天然氣。”會議執行主席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張金川介紹說,“它主體上以吸附和游離狀態同時賦存于泥頁巖地層,且以自生自儲為成藏特征的天然氣聚集。”
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泥頁巖裂縫氣,吸附作用是現代頁巖氣概念的重要特征。統計顯示,吸附氣在頁巖氣藏中的比例一般達到50%左右。因此,吸附作用機理、自生自儲特征以及由此所決定的巨大規模與勘探開發潛力使頁巖氣成為了重要的新型能源。
過去,中國油氣界僅將頁巖當做天然氣生成的源巖來研究,認為吸附或游離于頁巖層的天然氣是開采不出來的。隨著上世紀90年代美國水平打鉆、液壓斷層等技術的出現,美國頁巖氣開發進入規模化。本世紀以來,日益高漲的國際天然氣價格使得頁巖氣開采開始有利可圖,頁巖氣產業發展邁入快車道。
專家指出,根據頁巖氣聚集的機理條件和中美頁巖氣地質條件相似性對比研究,我國頁巖氣聚集地質條件優越,具有與美國大致相同的頁巖氣資源前景及開發潛力。初步估算表明,我國主要盆地和地區的頁巖氣可采資源量大約為26萬億立方米,與美國的28.3萬億立方米大致相當。
我國具有廣泛的頁巖氣發育基礎條件和良好的頁巖有機地球化學指標。張金川介紹說,依據地質歷史及其變化特點,目前可將我國的頁巖氣發育區劃分為大致與板塊對應的四大區域,即南方、華北—東北、西北及青藏等四大地區。以南方的揚子地區為例,從震旦紀到中三疊世連續發育了廣泛的海相沉積,分布面積200余萬平方公里,黑色頁巖地層厚度數百米。我國南方地區與美國東部頁巖氣產出地區(阿巴拉契亞等)具有諸多的地質可比性,有機質豐富、成熟度高,頁巖氣發育地質條件有利,是我國南方地區油氣勘探開發的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