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鉆探受制天氣因素 或對生態環境造成災難后果
北極地區冰面在讓能源開發變得可行,卻也帶來了風險。戴維斯海峽航路又稱“冰巷”,一年中多數時間被冰川覆蓋,但5月至9月會有一段非冰凍期。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這一時段預計將有所延長。這對于埃克森美孚、雪佛龍和凱恩等能源企業來說意味著鉆探和解決問題時間的縮短。劉易斯擔心,如果鉆井在夏季結束前發生井噴而在冰凍期來臨前沒有足夠時間應對,當地居民和脆弱的生態系統將遭遇災難性后果。
冰并不是唯一的未知數。格陵蘭地區時常出現極端天氣,海平面有記錄最大風速達每小時207英里,類似惡劣天氣下出現緊急情況將很難處置。寒冷天氣下原油開采、傳輸等都是鉆探過程中的變數,美國礦產管理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很多機構多年來一直在尋找解決辦法。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發生后,美國已暫停在阿拉斯加近海的鉆探活動,挪威也頒布了新的近海深水鉆探禁令。
格陵蘭相關部門和凱恩能源表示不必過于擔心鉆探安全性。格陵蘭礦產和石油局高級地質學家稱格陵蘭水域鉆井平臺具備比“深水地平線”鉆探平臺更高的安全標準。凱恩能源也表示已盡可能確保鉆探人員和周邊環境安全。格陵蘭地區鉆探的一個優勢在于水位較淺。凱恩能源兩個鉆井大約在水深300和500米處,而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故的鉆井水深約1500米。地質專家稱,相比深水處鉆井在緊急情況下遇到水壓過高這一難題,淺水處作業要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