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影響下半年國際原油市場重要因素分析
1.國際經濟形勢前景暗淡
上半年美國經濟的復蘇不是一帆風順,仍處于一波三折之中,經濟數據時好時壞。一季度,美國物價水平略有上升、就業市場明顯改善、工業生產改善、消費出現好轉跡象,一片欣欣向榮景象:3月份的CPI為月比增加0.7%,同比增加6%,為2008年9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3月份,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加到16.2萬人,增幅創下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美國3月份ISM制造業指數升至59.6,創2004年7月來的最高水平;一季度的消費支出較去年四季度增加0.7%,3月份是連續第五個月增加。但二季度以來,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憂慮增加,投資者避險情緒增加,轉向防御性投資,美國金融市場“動蕩”升級,酷似2008年金融危機時的情況。二季度,道瓊斯指數跌1082.61點,至9774.02點,跌幅超過10%,這是自2009年一季度以來的首次季度下滑。
下半年,美國經濟面臨的挑戰是——投資者擔憂的經濟、財政和監管問題能否有效得以解決,私營領域就業能否恢復增長。
歐洲市場也陷入了債務危機的泥潭。自去年12月希臘出現債務危機開始,今年以來,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冰島、比利時等國家陸續失陷,德國等歐元區的龍頭國家也受到危機影響,因為歐元大跌、歐洲股市暴挫,歐元區面臨成立十一年來的最嚴峻考驗,甚至有評論認為,由于投資者擔心包括希臘在內的國家發生違約情況,使歐元區可能解體的預期升溫。這種極端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雖然很小,但歐元區經濟低迷卻是事實,下半年恢復的可能性較小。
中國經濟狀況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在2010年上半年進一步凸顯。中國政府在1月、2月、5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都引發了市場關于中國銀根收緊的預期,而導致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降。作為歐洲主權債務主要的持有人,中國對于歐洲主權債務堅定的態度更在5月底堅定了市場的信心,促進了國際原油價格的反彈。中國央行6月份重啟匯改,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如果未來人民幣顯著升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承受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