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化學品業務是大慶煉化以特求勝的拳頭產品,目前已擁有14項自主知識產權專利及專有技術,產品結構也從原來單一中分子量發展到16個規格系列化新產品。其中,高附加值的抗鹽聚丙烯酰胺產品被列為集團公司首批自主創新重要產品。《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合成工藝技術中的水解方法》項目榮獲2009年第十一屆中國專利金獎。2009年,大慶煉化根據大慶油田注聚需求大的情況,以“早謀劃、少切換、保質量、增產量”為原則,對14條生產線進行合理配置,生產聚丙烯酰胺10.64萬噸,抗鹽產品比例達到70%,為大慶油田穩產做出了應有貢獻。
大慶煉化依托大慶油田優質石蠟基原油資源,生產高檔潤滑油基礎油,酮苯、糠醛、蠟加氫等裝置綜合能耗在國內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與石化院等聯合開發異構脫蠟國產催化劑,使重質油收率提高10%以上,年創經濟效益0.88億元。在保證高檔潤滑油基礎油生產的同時,通過合理配置石蠟生產裝置原料,使酮苯脫蠟裝置保持滿負荷生產。
優勢項目如何保持優勢?標桿企業如何轉變發展方式?大慶煉化不僅常懷憂患意識,還在集團公司、股份公司的支持下,進一步打造聚丙烯產品優勢,大慶煉化二期年30萬噸聚丙烯項目已于今年6月破土動工。在聚合物方面,大慶煉化領導層意識到,除及時為油田化學品向縱深發展提供技術儲備外,更需要根據國內外市場需求未雨綢繆,布局未來:一方面公司技術人員跟蹤油田三采技術,改進現有產品,研發新產品;另一方面著手擴大規模,為大慶油田年4000萬噸穩產配套項目建設的聚合物擴能工程今年4月22日投產一次成功。此外,石油磺酸鹽表面活性劑等新產品進入油田先導性礦場試驗,奠定油田化學品在三次采油領域的主導地位。
“客觀地講,十年重組歷程,大慶煉化始終處于負重前行的狀態,正是源于這種壓力,我們不得不始終思考如何使企業生存并可持續發展。”冷勝軍告訴記者。
正是基于清醒的認識和超前的判斷,大慶煉化公司推進“四大基地”建設、打造精品煉化企業才有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