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需扶持
不過,中國要想復制頁巖氣在美國取得的成功,并不僅僅只需先進技術。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國油企高管介紹,頁巖氣不同于傳統油氣,開采風險小,同時利潤率也低,基本屬于產量與油井數量成正比。因此,頁巖氣在前期發展階段對大公司吸引力往往很小,更適合小公司運作。
可作比較的是,美國有6800多家獨立石油公司從事天然氣上游勘探開發,其中參與頁巖氣開發的石油公司截至2008年有60多家。中國石油產業-尤其是上游-則幾乎被三四家國家石油公司寡頭壟斷,中石油、中石化這樣的巨型公司,到底多大程度上愿意投資頁巖氣,還要打個大問號。
吉林省東部盆地油頁巖資源評價項目負責人賀君玲,在接受國內一家媒體采訪時曾直言不諱:"我國的常規天然氣開發正處在蓬勃發展時期,目前不會用大量的精力去勘探開發頁巖氣資源。"
既然國有大企業興趣不大,吸引其他資本或許是現實的考慮。張大偉介紹,國土資源部正在建議決策者完善和創新頁巖氣礦業權管理制度,根據"新36條"的精神,允許民間資本進入。
一些業內人士擔心,即使名義上允許民間資本進入頁巖氣勘探開發,民營油企的生存空間也十分有限。在美國,之所以中小企業廣泛參與頁巖氣領域,是因為美國天然氣管網像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并且高度市場化,中小企業可以專心于開采,產出的天然氣直接就近輸入管道,獲得市場價格。美國聯邦和州政府對管道公司進行有效監管,確保管道獨立運營,向第三方開放。
目前,中國大部分城市天然氣供應是"單氣源、單管道、無地庫",管網互不相連,三大石油公司的管道、LNG接收站互不開放,市場準入混亂。在缺乏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寡頭壟斷的大公司有多大興趣將自己投資建設的稀缺資源向民企開放呢?
最近,中石油就推進頁巖氣發展,向決策者提出幾點建議:包括開發先導性示范區,以國有大型石油公司牽頭,選擇幾個有利地區開展先導性實驗,積累頁巖氣開發的經驗和技術。另一個建議,是希望政府能出臺補貼政策。中石油2009年赴北美天然氣考察團發現,美國早期頁巖氣發展得益于美國政府大力支持。1980年美國政府頒布的《能源意外獲利法》第29條稅款規定,1980-1992年間鉆探的非常規天然氣井的產出可享受稅收補貼政策(其中頁巖氣為3.5美分每立方米)。得克薩斯州對頁巖氣開發免收生產稅。根據美國康菲的估計,最初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30%的利潤來自政策優惠。
中石油方面還希望國家將頁巖氣的勘探開發納入新能源規劃之中,制定頁巖氣的專項發展規劃,給予頁巖氣與水力發電、風能、太陽能和地熱同等重要的地位。
張大偉認為,一種更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央企和民企的合作。對此,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也給出了令人樂觀的信號。他在今年5月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認為頁巖氣不適合大企業"是錯誤的",中石油在頁巖氣和致密天然氣開發上會大有可為。根據國家出臺支持民營企業的"新36條",中石油愿意和兄弟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共同發展共同合作,包括石油勘探、天然氣勘探開發,包括管道業務,燃氣業務開展各種合作。
"中石油管道可不可以向民營企業開放?一個字,能;三個字,肯定能!"蔣潔敏斬釘截鐵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