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奧巴馬的這些新政在國內遭到石油工業及許多共和黨議員、甚至部分民主黨議員的強烈批評。他們認為在經濟衰退形勢下,政府應當允許開采更多近海油氣資源,以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復蘇。他們甚至揚言,奧巴馬若不作出妥協,他推動的《氣候法案》就很難得到參議院批準成為法律。
無奈之下,奧巴馬被迫暫時擱置“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并于今年3月31日宣布,允許在東岸離弗吉尼亞州海岸線50英里的一片海域開采油氣資源,以期換取部分共和黨議員支持《氣候法案》。
但是,在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演變成美國最大環境生態災難后,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奧巴馬再次被迫收回成命,宣布凍結弗吉尼亞州近海石油開采計劃,聯邦政府6個月內不再發放新的鉆井許可證,墨西哥灣現有的33個深海油井勘探活動,以及阿拉斯加近海兩處原定進行石油勘測項目全部暫停。
分析家們認為,如果墨西哥灣海漏油事件的負面影響持續下去,奧巴馬的“暫停”禁令有可能被無限期延長下去。而這可能導致奧巴馬“進退維谷”:對禁止近海采油本來就不滿的共和黨議員有可能在參議院阻撓《氣候法案》通過,石油工業界則有可能更堅決地抵制“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機制;而國內外環保人士則有可能更加猛烈地批評奧巴馬“應對危機不力”。
不過,從長遠來看,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對美國完善其能源安全戰略目標,反而可能是件好事。歷史的經驗一再表明,代表不同利益的各派政治力量在宣泄完激情之后,會進入冷靜反思階段,并在此基礎上達成新的共識。而新共識可能令美國朝著進一步減少對化石能源依賴的方向加速前進,催生出更多清潔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