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地區構成看,主要集中在華東、東北、華南三大地區
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我國煉油布局繼續遵循靠近資源地、靠近市場、靠近沿海沿江建設的原則,形成以東部為主、中西部為輔的梯次分布。原油加工能力主要集中在華東、東北、華南地區,這三大地區分別約占全國煉油能力的32%、21%、15%。遼寧是全國煉油能力最大的省份,原油加工能力達7600萬噸/年,其次為山東和廣東。
受國內石油資源分布和1998年國內石油石化大重組方案的局限,中國石油的煉廠主要分布在東北和西北地區,但這些區域不是成品油的主要消費區。2008年中國石油從東北、西北煉廠調運至東南沿海及西南地區的成品油占其總產量的50%以上。中國石化煉廠則主要分布在油品消費高度集中的華東和中南地區,所產的成品油基本可在其傳統銷售區域消化。地煉則主要分布在山東及陜西地區,成品油資源除部分交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兩大集團銷售外,其余自行銷售。我國成品油目前總體的主要流向大致呈“北油南運”、“西油東調”的格局。
目前我國已形成17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國內煉油能力1000萬噸/年以上的煉油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接近全國總加工能力的一半。在這17個千萬噸級煉油基地中,大連石化和鎮海煉化兩家煉油企業煉能達到2000萬噸/年。另有一批千萬噸級煉油基地正在加緊建設或籌劃。
按照國家發改委公布的煉油中長期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形成約20個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其合計加工能力占全國總能力的65%,企業平均規模達到570萬噸/年,整體水平將有較大提升。根據新近出臺的國家石化振興規劃,未來新出爐的中國十大煉油基地將是:規模超過年3000萬噸的大型煉油基地——寧波、上海、南京、大連,規模超過2000萬噸/年的大型煉油基地——茂名、廣州、惠州、泉州、天津、曹妃甸。
近年來,我國煉廠規模不斷擴大,除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已分別成為世界第三和第八大煉油公司外,其旗下的一些煉廠規模也已躋身世界級規模之列。2007年底中國石化鎮海煉化以2000萬噸/年的煉油能力,2008年中國石油大連石化改擴建后煉油能力達到2050萬噸/年,先后躋身能力超2000萬噸/年世界級煉廠行列。2008年,中國石化茂名石化開始改擴建,其煉油能力將由1350萬噸/年擴大至2550萬噸/年,也將進入世界最大煉廠行列。
中國煉油行業正堅定地走在裝置大型化、煉化一體化、集約化發展的道路上。分布在大江南北的約20個千萬噸級原油加工基地,不僅將使我國原油加工能力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大幅提高,而且還將不斷提升我國煉油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