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有望“新興”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6-07 來源:人民網 關注度:0]
摘要:
中國海工裝備產業的薄弱之處,一是研發能力較弱、設計人才缺乏;二是核心設備進口依賴度高,嚴重影響建造進度
發展海工裝備一定要走專業化道路,整個行業需有一個長遠戰略,不能成為船廠面對危機的臨時應對之舉
國際...
“走向大海,前景寬闊”
中國造船業“大而不強”的軟肋,引起了業界人士的憂思。“在"
十一五"規劃期間,國內造船業走的是一條趕超式發展之路,現在看來這條路走到盡頭了。”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司長張相木深有感觸地談到,目前我國造船業的要素成本優勢已得到充分利用,而多年的趕超式發展,使得行業在內涵上有所欠缺。
如何增強造船業發展內涵?中國船舶工業集團總經理譚作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經過多年發展,目前傳統船型領域已是一片"紅海",而面向海洋經濟的
海洋工程裝備領域則是一片"藍海"。”譚作鈞認為,基于這一判斷,中船集團已在長江口的
外高橋和浦東臨港地區、以及珠江口的龍穴島建設大型海工基地。
除了中船集團,國內其他船廠也在積極跟進。熔盛重工總裁陳強表示,海工裝備已成為公司僅次于造船的第二大業務板塊,熔盛的最終目標是具備包括深水
鉆井平臺、浮式生產儲油裝置(FPSO)、海洋工程船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在內的全套海工裝備生產能力。
“海洋經濟前景寬闊。未來我國海洋資源開發需求旺盛,為發展海工裝備創造了條件。相比傳統造船,海工裝備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因此要把它當成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來培育。”張相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