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美元押注澳大利亞
據記者了解,該項目是中海油首次在海外涉足陸上新能源項目,項目總體包括每年1000萬桶煤制油(140萬噸)、發電能力達到56萬千瓦的聯產項目,該項目的建設、投資和技術領域將由中海油負責。
“發展新能源是中海油近年整個發展的總體設想,風能、生物質能發電及各種制油項目是其中的重要組成,主要是通過其旗下的新能源公司運作,而海外業務的開拓近些年中海油十分積極。”廣東油氣商會副會長饒孝柱向記者證實,饒此前曾任中海油石油煉化立沙油品儲運項目高級顧問。
據悉,南澳Arckaringa煤制油項目于2008年便已啟動,當年中海油與Altona Energy已簽署備忘錄;2009年11月20日,雙方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開發該項目。
姚達明分析,除卻成本優勢外,中海油啟動澳州煤制油項目主要基于兩大因素考量:國內煤制油項目政策袋子兩年前已收緊;中海油上岸后需要擴充油源。
2008年,鑒于國內煤制油項目的瘋狂上馬局面,國家發改委緊急三次下文,叫停全國煤制油項目,僅有神華煤制油項目獲得最終批準;2009年12月30日,發改委產業司副司長李寧寧表態,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等現代煤化工產業今后三年也不再安排新的試點項目。
在國內空間收窄之前,2007年5月,中海油正式上岸,成立自己的加油站進軍成品油零售市場。“中海油只有惠州中海殼牌一個煉化廠,無論從資源,還是從網絡拓展及銷售層面,都不具備太大優勢,而在國內煤制油項目緊急剎車的前提下,進軍國際市場是上佳選擇。”姚達明說。
前述中海油人士表示,新能源公司是中國海油類似煤制油等新能源戰略的組織者和實施者,“歸口管理中國海油新能源業務,同時也是中國海油新能源產業的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