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海工裝備市場漸走漸熱
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國際造船市場不景氣很可能將持續一年或更長的時間。借助海洋工程走出當前困境,已經成為國內大型船舶工業企業的共識。中船集團總經理譚作鈞指出,海工裝備是船舶工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亦是造船企業優化業務結構、應對市場風險和實現科技領先的戰略選擇。
眼下,傳統造船企業正迅速調整業務結構,陸上大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紛紛瞄準海工產品研發,此外,其他非油企業在爭取各種進入途徑,而外資企業在國內也撒網部點,加上油公司加快實施海洋開發戰略,比如中海油推出2000億海洋開發計劃,可以預知,隨著發展的深入,我國海工裝備制造業的競爭態勢將日趨白熱化。
去年,以港口機械制造聞名世界的上海振華重工贏得海外大單,讓業界一片眼羨。日前,中遠集團南通造船廠斬獲挪威深水鉆機大單也引起眾議。對國內企業來說,市場仍然廣闊,爭取的機會是均等的。在自己羽翼未豐時,學習別人的長處很重要。
在cippe2010上,全球知名鉆井平臺及鉆井設備提供商——TSC海洋集團隆重推出“海洋鉆井設備交鑰匙總包方案”。該集團CEO張夢桂先生向記者介紹說,“目前TSC已具備設計,制造、集成及售后服務的綜合實力,是世界上能夠為海洋自升式鉆井平臺,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深水鉆井船提供所有單體鉆井設備及整體鉆井包的3家供貨商之一。”
如今,TSC在中國有7個生產制造廠和1個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他說,“隨著海洋工程建造向中國的轉移,TSC非常重視和中國所有積極參與海洋工程建造的船廠通力合作,以及與鉆井承包商及油公司交流溝通,希望對加快中國海工裝備實現自主化起到推波助瀾的積極作用。”
中船重工副總經理吳強指出,今后的發展趨勢之一是,“海工裝備產業將向一體化服務發展。主要是指從(開發)設計、采辦、集成建造、運輸安裝、調試全過程項目管理和實施的總包業務,這是大型企業下一步發展的重點。中國企業必須把握好這一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