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稱中國與伊拉克將成從供求面影響國際油價的關鍵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3-29 來源:新華社 關注度:0]
摘要: 美國《紐約時報》2月15日刊登題為《石油需求將再度上升》的文章,摘編如下:
前段時間,在世界的注意力都在衰退上時,石油退居后座。隨著經濟增長減速,石油需求連續兩年下降,這是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的第一次。
現在...
石油公司的高管們不相信這種樂觀的展望。他們私下里指出,伊拉克缺乏輸油管道基礎設施和出口終端能力來容納如此迅速的增長,也缺乏技術熟練的工人來支撐計劃中的產量激增。盡管安全環境一直在改善,這個國家的政治穩定性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但是,即便伊拉克及其外國合作伙伴未來5年內將日產量只提高了150萬桶(這個目標并不宏偉但有可能實現),這新增的產量將大大緩解僅僅幾年前將
油價推向三位數的長期壓力。基爾希說,即便新增產量處在這樣相對較低的水平,伊拉克仍將占據
歐佩克產油國預計所需的石油新增產量的一半。
伊拉克重新開始產油(這個進程仍有可能突然中止)也將標志著歐佩克內部的一個新階段。歐佩克未來一些年將不得不適應伊拉克的新增產量。
歐佩克官員并不急于解決這個問題。例如,歐佩克秘書長阿卜杜拉·巴德里最近說,在5年內沒有必要給伊拉克產油量規定配額。
目前,管理油價的工作主要還是在以沙特為首的少數國家手中。這些國家越來越需要抵御重新出現的地緣政治威脅(包括尼日利亞石油出口再度中斷的威脅)。
紐約麥格理資本公司的全球石油經濟學家簡·斯圖爾特說:“政治今年有可能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情況歷來都是如此。”
歐亞基金會的石油分析師格雷格·普里迪說,另一個擔憂是一旦各種刺激計劃紛紛停止,經濟增長可能出現什么情況。
他說,沙特尤其擔心這個問題。他說:“沙特人希望緩和油價當下的任何上升,他們擔心雙谷底衰退的危險。”與此同時,“他們也希望將價格維持在讓本國預算實現盈余而伊朗的預算出現赤字的水平,以便保持對伊朗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