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企業的“第四大爭奪”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0-01-12 來源:《能源》雜志 關注度:0]
摘要: “第四大”已經成為國內石油第二梯隊中一個很熱門的話題。但它也是一個行業“魔咒”不同的企業都雄心勃勃地追逐它,靠近它,但有的漸漸衰弱,有的因此滅亡,這已成為中國石油產業界的一道獨特的現象。
按照公司的絕對實力進行排名,中國石油...
標準爭議
在第四大石油公司排名“更迭”的背后,實際上是衡量標準的變化,以及由此引發的爭議。
“評判一個公司,需要從總資產、凈資產和人均創造的價值來衡量”,談起這一話題,中國石油基金論壇研究員馮躍威頗有興致,“總資產代表企業規模,凈資產代表盈利能力,而人均創造的價值代表其員工的創造能力和潛力。”
這樣看來,中化集團、
延長石油和中信資源都具有“第四大”的潛力。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資深
石油人士表示,石油公司排名還是應當以上游,也就是勘探開采業務板塊為最基本的評判標準,要么是在國內擁有油田,要么是在國外擁有份額油,總之要有自己的油源,這樣才能發展相應規模的煉廠。
“煉油板塊的獲利能力是最強的”,該人士說,“如果評判誰是第四大石油公司,那么擁有勘探開采及煉油板塊的中化集團和
延長石油,以及振華石油三家應該是最符合這一標準的,中化集團兼具上游勘探開采、下游煉油以及貿易業務,因此中化集團也許是目前最有資格成為第四大國家石油公司的。”該人士說。
中化集團原總地質師曾興球也有自己的評價標準,他對《能源》雜志記者表示,銷售額(營業額)是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評判標準,全球500強就是按照這個標準評價的。如果按照該標準,中化集團的實力在中國國企中甚至排名在前十位,盡管中化集團在上游的原油產量并不大,甚至目前還少于振華石油的產量。
而
中海油研究院戰略研究室主任單聯文更多的是看重石油公司的資質,以及石油公司的上下游規模,“如果評價中國第四大油公司,那應當就是延長石油,沒有什么疑問,除了前三個,它是最有資格的”,單聯文表示。
事實上,無論是延長石油還是中化集團,或者中信資源公司,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強項和短板,就像三大公司也各有自己的優勢領域一樣。如果拿一個公司的優勢對比另一公司的短板,就難以得出公允的結論。在中國的眾多石油企業中,如何確定它們的最終排名和定位,需要對每個公司詳細狀況和多個指標予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