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變數
之前
中石油的兩位老總,任期末尾都趕上了嚴重的安全生產事故。2003年底,開縣井噴事故,時任中石油總經理的馬富才引咎辭職。
之后,中石油集團在陳耕的帶領下,開始了在全國各地的安全檢查和自查。在陳的倡議下,2004年成為中石油的安全管理年,《集團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得以建立,各種應急預案在各分公司、分局內部開始落實。
2004年平安度過,其間陳耕還為中石油制定了安全生產的中長期奮斗目標 (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追求“零傷害、零損失、零事故”)。從2003年底到吉林市的一聲巨響,中
石油安全度過了691天。
實際上,如果沒有2005年底
吉林石化的爆炸污染事故,陳耕的2005年算得上輝煌。當年10月,中石油以41.8億美元成功收購哈薩克斯坦PK石油公司。這是當時中國企業最大、也是一次最成功的海外收購案,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當年,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跨國長輸管道-中哈
石油管道也正式開工。
當吉化爆炸出現不久,就有中外傳媒爆料,指陳耕將引咎辭職。一年后也就是2006年11月,陳耕卸任。雖然陳耕沒有辭職,也沒有離開中石油,但接近陳耕的人士稱,如果沒有2005年底的那次爆炸,陳耕的政治生涯或許要完美得多。
似乎是一個輪回,與馬富才、陳耕等歷任中石油領導人類似,在企業獲得高額利潤的同時,安全事故卻讓蔣潔敏陷入了尷尬的境地。2009年,隨著成品
油價格(破解油價困境)機制的理順和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即將推出,投資者和機構都對其2010年盈利調高了預期。
接近中石油的人士稱,上述安全事故并不會直接導致蔣潔敏的離職,目前事故原因等都還沒有定論。但他表示,行內之前就在猜測蔣潔敏的任期是否即將到期。
資料顯示,蔣潔敏于2006年11月起,開始擔任中石油總經理、黨組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