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
目前, 我國石油天然氣消費比重在一次能源消費總量中僅為23%,與全世界59.4%的平均水平差距較大。同等熱值的石油、天然氣燃燒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別比
煤炭減少22%和41%。提高石油天然氣的消費比重,有利于改善能源結構、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但受資源的制約,國內增產石油十分困難,增加天然氣產量尚有一定條件。
一是確保石油供應穩定增長。(1)加大國內石油資源
勘探開發。加快實施國家大型油氣田開發重大專項,推進陸相、海相勘探理論創新,圍繞重點盆地、重點項目和重點海域,進一步加大資源勘探開發力度,力求取得重大發現,不斷增強資源接替能力。穩定東部老油田產量,加快西部油氣區上產,提高海域油氣田產量。研究出臺低品位石油資源開發扶持政策。(2)積極開發利用境外石油資源。豐富貿易手段,擴大貿易規模,規避貿易風險,完成好原油進出口任務。
二是加快天然氣開發利用。(1)加大中西部地區主力氣田開發建設,大力開發海上天然氣資源,保持國內天然氣產量快速增長。(2)擴大利用境外天然氣資源。抓住當前國際市場
LNG供大于求的局面,加快資源談判,推進珠海、深圳、山東等LNG項目建設。(3)重視
頁巖氣、
煤層氣、煤制天然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開發。開展頁巖氣開發的國際合作,通過示范項目建設,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爭取開發扶持政策,推動頁巖氣資源規模開發。(4)加強與周邊國家天然氣資源的勘探開發合作。(5)加快國內天然氣管道建設。做好
西氣東輸二線、川氣東送天然氣管道等在建項目建設。核準陜京三線、秦皇島一沈陽天然氣管道等新的項目。(6)加強天然氣調峰能力建設。針對天然氣消費的季節特點,加快布局和建設一批天然氣儲氣庫,增強冬季用氣高峰時段的調峰能力。(7)加強天然氣消費管理。盡快修訂完善《天然氣利用政策》,優先保證居民生活用天然氣消費增長,控制工業用天然氣項目過快增長。(8)加強天然氣調峰的區域合作。探討建立與周邊國家的天然氣調峰互補合作機制,尋求在應對天然氣供應緊急時的國際支持。
三是推進大型煉化基地建設。繼續推進中委合資揭陽2000萬噸/年超重油加工項目、中科合資廣東1500萬噸/年煉油項目和中俄天津1000萬噸/年煉油項目,形成以東部為主、中西部為輔的煉化格局。淘汰一批工藝落后的小煉油裝置,提高煉油行業集中度。調整煉油裝置結構,促進油品質量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