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繼續推進電力工業結構調整
當前,我國電源結構仍以
火電為主。在電力裝機中,火電占75%:在發電量中,火電占82%。為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電力工業面臨著十分艱巨的結構調整任務。我們要在科學預測經濟發展對電力需求的基礎上,合理確定電力建設規模,留足可再生能源電力和
核電發展的空間,合理把握火電核準規模和建設節奏。2010年火電建設和電網建設要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繼續推進“上大壓小”。“上大壓小”是淘汰落后產能與優化電源結構的有機結合,這幾年的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目前20萬千瓦以下的純凝火電機組還有8000萬千瓦。要繼續推進“上大壓小”,擴大關停范圍,鼓勵跨地區替代。
對符合“上大壓小”條件的,要優先核準。2010年計劃關停小火電機組1000萬千瓦。
二是積極發展熱電聯產。在充分考慮電力平衡和落實熱負荷的基礎上,支持北方大中城市建設集中供熱的熱電機組,鼓勵工業園區建設背壓供熱機組,優先安排以“上大壓小”方式建設的熱電項目。制定熱電聯產發展規劃,明確熱電項目的核準要求。加大對熱電項目的監督檢查和在線監測力度,防止借熱電聯產之名,盲目擴大火電建設規模。
三是穩步推進大型煤電基地建設。在市場落實、水資源保證、輸電走廊具備、環境容量允許的
煤炭資源富集地區,規劃和建設煤電基地,鼓勵發展煤電聯營坑口電站。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區原則上不再布局新的純燃煤電站。根據天然氣資源條件,在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等負荷中心,適度布局和有序開工建設一批燃氣調峰機組,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四是加快電網建設。繼續增強“西電東送”三大通道輸送能力。結合可再生能源并網技術標準的研究制定,解決好酒泉等大型
風電基地配套送出工程。加大城鄉配電網建設改造力度,努力解決供電“卡脖子”問題,提高農村電網覆蓋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啟動新一輪農網改造,我們對此要加緊部署。要做好特高壓交流試驗示范工程的竣工驗收,開展智能電網研究與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