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一步提高
低滲透油氣藏采收率,實現有效開發?3月26日,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國低滲透(致密)油氣
勘探開發技術研討會就上述問題展開討論。全國政協副主席白立忱出席會議并致詞,兩院院士、中華國際科學技術交流基金會主席師昌緒,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委員、集團公司原總經理陳耕出席會議。中國石油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主持研討會。中國石油企業協會會長胡文瑞作題為《中國低滲透油氣的現狀與未來》的發言。
賈承造在開幕致辭中介紹,全球石油工業上游發展有五個投資重點,即低滲透(致密)油氣、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天然氣、深水油氣勘探開發、
非常規油氣資源。其中,低滲透(致密)油氣對保障油氣安全供應具有重要意義,低滲透(致密)油氣勘探生產與理論技術取得快速發展。
低滲透油氣資源在我國占有重要戰略地位。據我國2004年第三次油氣資源調查結果,低滲透油氣遠景資源量分別為537億噸和24萬億立方米,分別占全國油氣遠景資源總量的49%和42.8%。近年來的勘探數據表明,低滲透油氣藏已成為我國勘探開發的重要領域。與會專家認為,未來我國油氣產量中低滲透所占比例將持續增大,未來油氣產量穩產、增產將更多地依靠低滲透油氣藏。
低滲透油氣勘探開發面臨一系列特殊的技術困難和挑戰。如何實現經濟高效開發,是世界級難題。近20年,中國石油地質學家和油藏工程師進行了艱苦的探索和努力,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形成以
長慶油田為代表的、具有中國特色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系列,成功開發了安塞油田和蘇里格氣田,對低滲透油氣資源開發的下限從50毫達西發展到0.5毫達西,達到國際石油界先進水平。為我國原油產量穩定增長和天然氣產量快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為我國低滲透(致密)油氣開發積累了技術和經驗。與此同時,吉林油田、新疆油田和
大慶油田也針對本油區低滲透油藏特性展開技術攻關,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胡文瑞在會上作題為《中國低滲透油氣的現狀與未來》的發言。中國
石油勘探與生產公司、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和西南油氣田的專家,分別就低滲透油田的配套技術、攻關方向等作專題發言,中國石化、
雪佛龍石油公司和殼牌石油公司的代表參加了大會交流。
這次會議由中國石油學會主辦,中國石油企業協會、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和長慶油田共同協辦,近200名來自油氣田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會議。